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晋中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清明遐思
发布时间: 2025-04-04 18:11:54    来源:山西市场网

古诗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节是缅怀祖先、追忆亲人的日子。但“清明时节雨纷纷”,走在“路上行人欲断魂”之扫墓路上,心头会不经意间蒙上一层灰暗沉闷色彩,不免会让人在体味人生、感悟死亡的同时,自然生发出“莫忘死”的念头:即人注定要死的,当以“莫忘死”来时时警示自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小时候是不知死亡的,更没有死亡概念,整日吃喝玩乐、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直到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山大二院不幸发生意外,抢救无效而撒手人寰,转瞬间弃世而火化、火化而入殓、入殓而入土,进而天地永隔、永不相见。与母亲刹那间的生死离别,如针刺一般让我深感死亡的存在,同时也让天真幼稚的我开始钻“牛角尖”,顽固不化的“想不通”:既然人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还要死亡,若是不死不灭,永远快活地生活该多好。尤其是让善良贤淑、爱我备至的母亲离我而去,使我如剜心割肉般创巨痛深,简直是无可比拟的损失。

母亲在病床上忽而离去的情形,深深地烙刻在我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至此死亡的阴影便如涨落的海潮一般,不时什么时候就会如惊涛一般,在我心海里汹涌澎湃起来,如骇浪一般让我感到心惊胆战、惴惴不安,仿佛在警醒自我“莫忘死”:要向死而生,珍惜生命、活在当下,要追求理想无惧死亡,面对危险挑战要绝地反击。

于生者而言,死亡降临都会感到恐怖不安、心有余悸,可谓谈死色变,这是因为人们畏惧死亡、未知死亡。尤其会好奇人死后会经历什么呢,死后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这些疑惑谜团也许只有死后才能解开。但死者终归不可复生,而生存者却偏易堕落,人们“害怕死”但却不“珍惜生”,茫然不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认为生命的意义是:生命就是活着,活着就是为了生活,但进一步探询为什么要生活,即使强词夺理也只能说生活是为了活命,那么活命又是为了什么?如此循环往复,答案也似乎很难找寻出来。

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是:生命如逆旅单行道,哪有岁月可回头。人生下来就开始走向死亡,任何人不能回避,所以生命的底色原本就是悲凉凄惨、充满了磨难痛苦,生命就是在苦难中挣扎、在磨难中成长。

有人认为生命的意义是:生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意义”,百年以后生命痕迹烟消云散,没人会记起。所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过好每一天。切记:生、非己愿,死、非己想。

生命意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另辟蹊径,从“生与死”关系中,钩玄提要、探寻生命真意。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努力推陈出新、日新又新,只有在“生来死去”中才有进步发展:因为世界上任何事业如果单有毁灭死亡,便无有生机新生,可若单是新生创造而无死灭舍弃,那也无济于事、亦无发展进步。

举例而言,比如春天萋萋芳草、青青乔木、鲜明花草,如果在冬天里没有经受死亡般的风霜打击,没有经历毁灭般的冬日摧残,没有濒临灭亡般的剧痛体验,没有经过“死而复生”的考验。那么当春日来临,草木依旧会冬日老残、凋零败落,呈现出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样子,哪里会有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机!所以要新生发展、要进步提高,必先行之于适度“死亡”之手段,不妨用恰当“毁灭”之手法。同时灭亡要以新生为目的、以创造为指引,死亡必以继起生命为目标、以繁衍生息为手段,似浴火重生、破茧化蝶!

于人生而言:人死是必然事,无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是要面临死亡的,这是天道规律——因为世界是在死亡中新生、在毁灭中进步。这样想来死亡不足惧怕,但生活庸庸碌碌、无所事事倒是让人忌惮。所以生命应是向死而生,以无惧死亡的斗争精神去面对困难,奋力拼搏而赢得丰盈人生。常言道“心不死则道不生”,所以“活着”就应该为道、为人生理想而“不怕死”地活着,纵是为“道”而死,那也会换取我们精神上的不死与永生!只有“舍生忘死”地去斗争,生命天空才会晴空万里、一片光明!

记得有句名言这样说:“只要我们打破生死关头,为了远大理想而无惧死亡,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痛苦不能忍受”。我以为这是在生死问题上最有力的昭示,这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亦是最能鼓舞勇敢精神的,我愿铭记此嘉言指引人生。(马履声)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1126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