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晋中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人生“三字经”:预、行、勤
发布时间: 2025-03-06 15:43:58    来源:本站

人生道理千千万万,生活哲理万万千千,而我以为“预、行、勤”三字为人生要义。提纲挈领,名曰人生“三字经”,分述如下与诸君共勉。

 预

《礼记·中庸》里“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是历久弥新的谚语。又有睿智嘉言道:“预”字为人事上最要紧的一个字,凡事能预则无不防之患,无不成之功!

“预”就是积极预备、提前准备,是未雨绸缪,是预先计划、提前筹办,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是高瞻远瞩、预备不虞,是防患未然而决胜千里。例如寒窗苦读就是预备知识、以备将来步入社会之需,十年窗下就是储备技能,以便成为有用之才。大凡一件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事前就要有充分的准备。比如战前就要先将军械粮食、战略物资等等准备充分,古语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讲出兵之前,要预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这是自古以来的用兵之道。试想: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如何长途跋涉?若没有充实的军械弹药,如何冲锋陷阵、如何赢得胜利?所以不论什么事情,事先有了充分准备,不怕事情不达成功。反转来说,要是事前没有准备或缺乏预备,那结果往往是白费精神,遭遇失败或徒耗金钱也在意料之中。

有准备而获成功,无准备而惨遭失败的实例,在中外古今历史上不知多少事实足够证明,这里不必一一啰嗦,此刻愿捧十分的诚意来恭请朋友,今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前有充分的准备,即实行“预”的功夫!

论语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有道而正焉”。

“行”就是忌空谈而做实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了就做,有的人做了才说,有的人做了也不说。而许多人往往“只说不做”,这已成为许多人的通病,亦是最可怕的缺点和毛病,因为只说不做等于零,说得再透彻明白些,只说不做是因为喜欢苟且享乐,怕吃苦耐劳,不愿下切实功夫做实际事情的缘故。所以我们要一改只说不做的缺点,而要积极践行“做了不说”的精神,要做到少说话多做事,甚至只做事不说话,要多行动而少言语,多务实做事而少务虚。

要知道不论什么事,不去努力“行”,不去动手做,就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事也不会成功。试举一浅显事例说明:将一盆鲜花从甲处搬到近在咫尺的乙处,如此轻而易举的事情,你若只是翻来覆去“想”、只是喋喋不休“说”、只是笔耕不辍“写”,而不去实际“行”、不去具体做、不去搬花移物,无疑这盆鲜花自然是不会移到乙处。所以世界巨变都来源于点点滴滴的“行”,惊天动地的“行”是改变,潜移默化的“行”亦是改变,只要我们不只是“说、想、写”而是用手脑脚去“实际行”,即便“行”的痕迹浅,世界也会镌刻印记。

古语说的好:“业精于勤”,所以我们欲求学习做事的精美与成功,非勤奋不可。君不见古圣先贤的伟业,哪个不是从勤学苦练中而得来呢!例如像匡衡给人家为佣、王冕给人家放牛,他们皆是在艰苦环境之中,勤勉求学做事而获得成功。而我们身处清平世界,岂有不勤奋做事的道理。遥想当年法院委派我去上海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学员来自五湖四海,但学习态度却迥异非同:有的学员夜晚旷课悄悄泛舟黄浦江畔,赏波光粼粼、光怪陆离的上海滩夜景,有的则是白天逃课,悠闲漫步于车水马龙的南京路,欣赏辉煌热闹、繁华街景,还有的整日嬉戏游玩,涌入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繁华热闹中虚度时光,他们就是偶尔上课也不注意听老师讲授;而有的学员则截然不同,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不辞劳苦、勤勉不懈,隔了不久便能够实际操作、独立工作了,而那些悠闲懒惰、逃学旷课者则仍旧不能胜任。这个浅显亲历的事例使我们明白“勤学与懒惰”的巨大相差。读书与做事同理,唯有“勤”字当头方可成功,唯有“勤”方能计日程功。

“勤”对于读书做事至少有如下益处。一、天赋低的人可以通过勤学而补自己的不足,即所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例如孔子弟子三千余人,其中最愚笨的就是曾子,但其“伏案苦读”勤奋学习,不辞劳苦而勤传孔子之道,被后世尊称为“宗圣”。若是天赋异禀的人勤奋,自然会更有跨越发展、长足进步。所以无论何人求学做事只要目标方法正确,“勤”是通通有益、一律进步!二、“勤”能够增加读书做事的趣味。而“饶有趣味”是读书做事最要紧的东西,因为勤奋之后便能够使我们凡事明白知晓、收获累累,进一步激发兴趣,积累经验,如此“良性循环”便趣味横生、兴味盎然了。凡事若产生了趣味就会喜欢,做事就会容易,因为喜欢就不会觉得艰涩枯燥,即便困难重重,也因为发生了喜爱趣味,而在不知不觉努力、循序渐进做事中而水到渠成。所以“勤是成功之母”!

朋友!让我们以这“三字经”引领人生,以实践“预、行、勤”来开疆拓土!(马履声)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0937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