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葵花种植,一些种植、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金灿灿的向日葵成为右玉群众增收、农业增效的“致富花”。小瓜子“嗑”出了大产业,如何更加优质高效化解葵花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成为一件大事。
2024年10月期间,王某悦等六人受雇于右玉县某农业科技公司,从事筛选葵花籽的工作,劳务费共15924元。劳务结束后,该公司一直未支付工资,王某悦等六人多次与公司协商未果。
由于王某悦等六人未签订书面劳务合同,证据收集困难,他们一时慌了神,不知道该到哪里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人提议:“咱们去法院起诉吧。”“我们没有合同,也提供不出有力的证据,法院能受理吗?”“我听说政法委牵头建了综治中心,法院、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等好多部门都在那里办公,咱们去那儿。”
于是,六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右玉县综治中心。详细了解情况后,中心立即启动农民工欠薪纠纷联动处置机制,由法院、检察院、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司法局一起化解纠纷。“启动联动机制后,各单位各司其职,迅速展开了工作。”入驻综治中心的法官介绍。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调取了王某悦等六人的考勤记录、工资表等原始凭证,约谈企业负责人,确认欠薪事实;司法局提供法律援助,推动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法官固定证据,梳理事实和法律关系,指导调解员调解;检察机关对程序合法性进行全程监督。“秋收时正好遇到了降雨,一些葵花种植大户受到损失,这才拖欠了农民工的工资,公司有难处啊。”“我们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挣点辛苦钱也不容易。”
调解时,双方各执一词。法官了解到,这6名工人均来自不同的地方,多浪费一天,就会让农民工兄弟少一天的收入,多来一次,就会让他们多花费一天车程费用。当务之急,就是要快速实质性解决纠纷,让农民工兄弟拿到血汗钱。于是,法官和调解员向农业科技公司负责同志列举了一些由综治中心牵头统筹相关单位协同化解的追讨欠薪成功案例,从法理、情理各方面,做足释明工作。其他部门的同志也结合调查的事实,围绕争议焦点,采用“拉家常”的方式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协议约定农业科技公司于一周内一次性给付欠付劳务费15924元,法院及时进行了司法确认。
农业科技公司也按照约定,全部履行完毕。王某悦激动地说,“本来以为打官司得一年,最起码好几个月,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当场解决,不到一个礼拜我们就拿到了工资。”优质高效便利地化解矛盾纠纷,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021年8月,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右玉法院进驻县综治中心,选派1名法官、2名工作人员组成诉讼服务团队,开展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及立案、速裁快审等工作,携手各部门把定分落到实处,把止争做实,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效能,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特别是针对欠付农民工工资等涉民生案件,借助综治中心统筹优势,形成“监察取证+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检察监督”闭环处理模式,案件平均处理周期从90天缩短至7天。2024年共化解劳务合同纠纷90起,为512名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401.73万元。
“我们选配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加大对调解组织的指导,联动其他部门做实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把应调尽调、能调尽调、依法及时审理落到实处,积极助力综治中心实质运行、‘一站’解纷,将‘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右玉法院院长王志远介绍。(本报记者 章大军)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