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光,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人难以忘怀。对我而言,那段担任《临汾铁道报》总编辑的日子,便是我人生中一段熠熠生辉的旅程。
那是 2000 年1月1日,一纸调令,将我从原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的岗位,带到了原临汾铁路分局《临汾铁道报》总编辑的位置上。从此,我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征程。
初到报社,我便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铁路局的安全运输生产和中心工作任务,需要通过报纸进行宣传和引导;企业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这小小的一方纸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围绕着这些核心任务,努力办好报纸。
组织召开记者和通讯员工作会议,成了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会议上,我与大家一起总结经验,表彰那些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色的先进个人,同时也认真部署接下来的工作。我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寻找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广泛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办报水平。每一次会议,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经验的传承,为办好报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周的编辑部工作人员会议,我也从未缺席。在会议上,我组织大家学习业务知识,根据领导的要求,精心安排重点报道内容,并详细地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我就像一位领航者,带领着编辑部的成员们在新闻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为了让编采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我还积极优化办公条件。在那个时代,我先后为大家配备了当时比较先进的采访机、BB 机、排版机以及有关通讯工具。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编采人员感受到了我对工作的重视和对大家的关怀。
作为总编辑,我不仅在管理上尽职尽责,更身先士卒,深入实际。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头采写新闻稿件。我走进铁路一线,感受着火车的轰鸣,倾听着铁路工人的心声,用手中的笔记录下那些感人的瞬间。我还对如何办报和怎样采访,以及内部管理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琢磨。我不断探索创新,力求让报纸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我撰写的许多新闻稿件、新闻评论和办报体会等,都在铁路系统和全国业界获得了认可。采写的《临汾铁路分局安全生产成绩位居全国铁路分局领先水平》的消息报道,还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那些被评为优秀论文、获奖新闻的作品,是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我本人也被聘为《中国新闻出版报》的特约记者,并荣获“全国铁路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一个个荣誉和成绩,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工作的高度赞扬。
我所办的报纸,在我的精心打造下,受到广大读者、主管单位以及铁路分局领导的一致好评。报纸成了铁路职工了解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也成了传播企业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其中,我撰写的《提高报人素质的几点思考》一文,更是在铁道部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全国获奖,并参加了2000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颁奖仪式。当我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奖的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自豪。而那个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仪式的特写镜头,还非常荣幸地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播放。这一时刻,不仅是我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报社的荣耀时刻。
虽然我在报社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这段担任总编辑的经历,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那些与记者、通讯员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那些为了一篇稿件反复斟酌的夜晚,那些在会议上激烈讨论的场景,都成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它让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也让我体会到了努力和付出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我将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系太原铁路运输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政治部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正处级调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第六党支部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山西省法制建设促进会会长(范世林)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