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晋中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中药材黄芩的产地趁鲜切制技术
发布时间: 2025-04-22 12:05:17    来源:山西市场网

黄芩,又名黄文、经芩、腐肠。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典籍均有记载,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中医临床常用中药。黄芩作为山西道地药材,以其分布广、产量大、历史悠久、品质优被评为“十大晋药”。

黄芩为多年生植物,以根入药,现以栽培为主,生长年限3年-4年,多于秋季采挖。

采挖后的黄芩,需先经过产地初加工成药材,然后再进入中药饮片或制剂生产企业生产出药品。

传统的产地初加工方法,生产设备落后、加工周期长,易造成有效成分流失,影响药材质量。而采用趁鲜切制方法,即按照传统加工要求将采收的新鲜或未完全干燥的中药材切制成片、丝、段、块、瓣等,再经干燥的产地加工方法。以机械化大生产代替农户小作坊式加工方法,不仅规范生产过程,减少有效成分流失,而且降低加工环节外源性污染风险,因此提升了药材质量。

黄芩趁鲜切制,需经过晾晒、净选、清洗、蒸制、切制、干燥、筛选等工艺流程。DB14/T 3302-2025《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 黄芩》详细描述黄芩趁鲜切制的过程。通过严格控制各生产环节的工艺技术参数,得到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优质产地片。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1194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