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全面强化路面管控。先后开展了“春运”、“两会”、“五一”、“高中考”、“十八届六中全会”、“中秋国庆”、“冬季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勤务保障和集中整治工作。严格检查各类交通安全隐患,严防严控各类重点车辆违法行驶,确保了各项集中整治工作顺利完成。1至11月份,共查纠处理各类违法行为372839起,其中超速63621起,无证915起,饮酒驾驶575起,醉酒驾驶212起,超员4起,超载59起,吊销驾驶证283个,暂扣驾驶证2879个,拘留153人,收缴非法装置121个,有效净化了辖区道路交通环境。
三是坚持为民服务,打造民生警务。充分利用“阳泉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网上车管所”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开通了网上预约检车服务,派出“流动车管所”,深入企业、单位上门为群众提供车辆检测和驾驶证年审服务,在支队各窗口部门安装了服务质量评价器,使群众能够有效地对办理的每一笔业务进行评判和监督。积极利用公安微博微信发布交管提示、恶劣天气预警、公布车驾管业务办理流程,公示注销、换证、超分、降级等信息,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充分利用交通广播这一平台,组织民警走进直播间与群众直接交流,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与市保监协会共同筹建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快赔中心,推广“自行协商、自行撤离、定点处理、集中定损、依法定责”的解决轻微交通事故“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有效改善市区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支队努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工作无小事”的理念,设置“举报投诉箱”,开通举报投诉热线,班子成员轮流值守“信访接待日”,及时收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捕捉队伍中的违法违纪苗头性问题,认真处理每一起群众来信来访,实现了全年无上访积案。
四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前完成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工作。通过对全市黄标车老旧车保有量、类型类别、注册时间等数据的分类汇总、排查分析,采取强力措施全面推进,到11月5日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淘汰任务。截至11月底,共淘汰报废黄标车老旧车5402辆,完成任务的114.23%,提前并超额完成了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工作任务。
五是引深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环形路、洪城北路、居馨花园、华盛桥南口、赛鱼桥、审计局口等路口的渠化改造工作,增设标识标牌198块,划线3次。从运行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进一步优化了市区道路交通环境,最大限度提高了市区道路使用效率。
六是狠抓“两站两员”建设,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3月至5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农村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并对全市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及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摸排,提出了“政府主导,层级递进,全面推进‘两站’‘两员’建设”的我市农村道路管理基本思路。9月份召开了“全市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动各级各部门提高认识,切实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全市乡村共有乡镇交通管理站18个,农村劝导站164个,乡镇交通安全员64人,农村交通安全协管员455人。
七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不断改进交管工作。今年支队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9份,其中涉及秩序管理7份、队伍建设1份、宣传教育1份。支队实行“一把手”把关、分管领导具体承办责任制,在办理过程中,坚持“三见面”制度,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沟通。特别是7月份市人大人事委组织部分代表深入支队督办人大建议办理工作情况之后,各承办部门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征求意见,当面答复,取得了代表的理解和支持。
八是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冬季行动”,治理大气污染。严厉查处砂石、土方、煤炭和垃圾等运输车辆沿途泄漏抛洒行为;全面加强对“黄标车”的禁行管控,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黄标车限行禁行通告,同时报请市政府同意,对通行我市义白路、义平路、南外环的五轴以上半挂牵引货车实行分时段限行;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在注册、转入车辆达国4以上排放标准的规定和“先环检后安检”的工作要求,凡不达要求的一律不予办理相关车管业务;紧盯黄标车淘汰工作,摸清底数,逐车建档、逐车见面,为下一步黄标车清零打下基础。
九是加强交安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文明交通意识。该支队在出入市区主要路口设置宣传屏,与阳泉日报联合开办交通安全周刊,与市电视台合办的《小刘说道》专题栏目,被省公安厅交管局定为品牌栏目,开通了阳泉公安交警门户网站,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开通了微博、微信,通过互联网与广大交通参与者沟通交流。
【责任编辑 赵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