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小涛 通讯员 刘茜)2022年以来,阳泉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全方位推动市场主体和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力激发和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1-12月,全市个体工商户达9.39万户,新设立3.2万户,同比增长37%,完成全年进度142%,为稳就业、稳增长提供了既“留住青山”又“青山常绿”的可靠资源。
一、做实政策支撑“加法”,打造政策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的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召开联席会议传达学习省、市专项扶持政策,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先后出台全市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行动实施方案、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工作任务指标分解等制度机制,基本构建了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三是强化政策供给。认真落实各项纾企惠民政策,修订完善质量奖管理办法和标准化奖励优惠政策,研究制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等若干政策。四是督促政策执行。开展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情况等专题调研5次,提出对策建议9项61条,其中《新冠疫情对个体工商户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被省民营办工作简报转载;建立企业年报数据库和个体工商户微信服务群,推送社保、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50余条;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7次,培训商户205户,联合金融机构举办“百亿送贷”投放贷款1.62万笔7.64亿元。
二、做细简政放权“减法”,打造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一是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与检察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会商机制,与纪检部门建立行纪贯通机制,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52人次,检查单位143家,办案3起,罚没款31.62万元,为企减负2726万元。二是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清除不合理限制。运用第三方评估方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编印《公平竞争审查典型案例指引》,大力开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新增审查政策措施83件,指导整改违反审查标准政策措施12份,办案20起,全省排名第一。三是创新监管模式,稳定市场秩序。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共享、部门联合惩戒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紧盯风险等级高及失信黑名单、重点监管对象、信用评分低的检查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加大部门联合惩戒力度。制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280项,本系统抽查计划108项,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施抽查139项,检查市场主体1428户次。四是强化制度落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创造力度。近3年落实省市知识产权奖补近150万元,联合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建立知识产权融资战略合作关系,助力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成功入选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推荐的一项发明专利获第三届省专利奖二等奖。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6件、商标有效量5846件,分别同比增长17.03%和25.47%。被省局评为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
三、做强质量技术的“乘法”,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构建“一中心两平台”检验检测矩阵。推进落实阳泉市综检中心实验科研楼建设项目,力争打造“综合检验检测中心+耐火材料产业研发交易平台”“富硒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的检验检测矩阵,较大程度满足区域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二是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召开了全市质量大会,着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2年计划。全省唯一推行线上服务平台,40个企业站点、2个产业园区站点150余名专家深入98家企业提供“零距离打包式”服务,增强质量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化标准化改革。全省首家推行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对21个标准化项目发放奖补77万元,指导27个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考核获评4个优秀等次、3个良好等次,其中西小坪生产的“高导热硅砖”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四、做好破解难题的“除法”,打造“三无三可”的营商环境。一是助力企业无忧生产。开展“一企一策”+“巡回问诊”活动,实行“1+6+N”工作模式,即1名协助分管的副县级领导、6大业务领域部门负责人和若干名结对干部组成帮扶联动工作队,深入100余家重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摸排底数、巡回问诊、纾困解难。二是保护企业轻松发展。对情节显著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审慎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落实“两轻一免”,采取培训、行政提醒、指导、告诫等规范措施,引导、责令企业及时纠正;对查明违法违规行为较重,或依法应当予以处罚的,通过集体研讨和衔接会商进行立案查处。目前,率先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措施12项,细化了14个领域监管措施78项,适用案件114起。三是全力推动减税降费落实。认真落实好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税费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更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年落实检验检测减费降费2400余万元。
【责任编辑 王大元】